技术服务
Technical Services
种子催芽过程中出现异常如何处理?
【概要描述】在催芽的过程中由于温度、水分、氧气调节不当,不能满足种子发芽的需要,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。
- 分类:政策技术
- 发布时间:2023-04-17 08:33
- 访问量:
在催芽的过程中由于温度、水分、氧气调节不当,不能满足种子发芽的需要,常会出现一些异常现象。
(1)“酒糟”味
催芽出现酒糟气味,多半发生在种芽破胸高峰期。
- 产生原因
因为种子呼吸旺盛,需要大量氧气,如不及时翻堆散热通气,种堆当中极易产生高温(40℃以上)。高温缺氧,种子就会无法正常呼吸,引起乙醇积累,随之产生酒糟气味,种芽也会常常受到高温灼伤,被高温灼伤的种子,酶的活性会被破坏,发芽慢而不齐,甚至成为哑种。已发芽的种子会出现畸形,根尖和芽尖变黄甚至黏手,伴有浓重的酸臭味。
- 防止措施
首先在催芽过程中必须经常检查。催芽时切记不可用塑料布、塑料编织袋包扎,因为其透气性差,容易造成种子缺氧,导致种子丧失活力。破胸后发芽温度超过30℃,即使翻堆降温。如有轻微酒糟气味,应立即散堆摊晾,降低种温,并用清水洗净,待多余水分控净再重新上堆升温催芽,这样子可以挽救大部分种子。
(2)高温烧芽
稻种破胸后高温烧芽时催芽阶段容易发生的问题。受害严重的稻芽,芽鞘尖和根尖会枯死,轻的会出现畸形,芽鞘有黄色锈斑,有的带有酒气。
- 发生原因
主要是没有掌控好发芽所需的温度
- 防止措施
要密切关注破胸前后温度的变化,做到“高温破胸,适温催芽”,若温度过高,要及时翻堆降温。
(3)哑种
- 产生原因
主要是种子质量差,没有发芽能力,浸种时间短,种子没有浸透,种粒硬实,温度太高,破胸阶段温度不够,翻拌不匀,种堆吸水及受热不均,破胸不齐。
- 防止措施
浸种时间要充足,使种子吸收充足的水分,同时要严格控制温度。若哑种比例大,可以用筛子等将哑种筛出来,以免播后烂种。
(4)根、芽不齐
- 产生原因
因催芽技术不当,出现根芽长短不齐,甚至出现“有芽无根”或“有根无芽”的现象。
- 防止措施
平衡温度、水分、氧气之间的矛盾
(5)滑壳、霉口
- 产生原因
浸种时间过长,稻种含水过多,种堆温度上升过慢,破胸时间延长。或者催芽中途降温,根芽长不出来,胚乳中的营养物从种口处外流,造成滑壳,流出来的营养物作为养料,容易滋生霉菌,出现“霉口”。
- 防止措施
在催芽过程中,要严格掌握技术措施,防止出现上述不良现象。如果已发生,则要积极采取措施,立即用30℃温水洗净,然后上堆催芽,并控温在25-30℃范围内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